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时间:2020-10-15 来源:未知 作者:湖北建院王佑华笔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系统性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文件对教育评价改革发展轨迹作出了具化的规定性描述。文件以问题导向开篇提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意旨在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科学有效,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持统筹兼顾,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中国特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五个坚持),”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


教育评价改革的体制机制建设。文件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完善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坚持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 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落实教授上课制度,高校应明确教授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确保教学质量,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完善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每四年评选一次,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按规定进行表彰奖励。完善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制度,优化获奖种类和入选名额分配。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深化职普融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学位授予标准和评价机制。加大职业培训、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评价权重,将承担职业培训情况作为核定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重要依据,推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推动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实现不同类型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校内与校外教育之间互通衔接。


教育评价改革的若干体系建设。文件提出: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扭转不科学的若干教育评价导向。文件提出: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


教育评价改革的若干禁止性规定。文件提出: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不得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有关申报书不得设置填写人才称号栏目。不得将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各级各类学校不得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违规争抢生源。


教育评价改革中信息技术技术应用。文件提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教育评价改革的考核标准。文件提出:对各级政府主要考核”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解决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等情况。对学校主要考核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等,其中,幼儿园重点评价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职业学校重点评价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本科教育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教师评价重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实绩、一线学生工作、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等;学生评价重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用人评价重在品德与能力,不拘一格降人才,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


文件首次提出或强调的主要主张。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纳入考核内容。国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深化职普融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探索开展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幼儿园教师评价关键指标。探索中小学教师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制度。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支持建设高质量教学研究类学术期刊,鼓励高校学报向教学研究倾斜。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加强大学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推动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对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学校须合理安排中高考结束后至暑假前的教育活动。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习(实训)。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


他山之石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四方协同,精准对接,构建高职模具技术类人才培养体系2023.10.25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一流高职2023.10.23
基于“1+X”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岗课赛证全方位育人实践2023.10.23
义乌工商职院:办在小商品市场里的大学——对接当地小商品贸易,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2023.10.20
淄博职院:实施齐文化“一课两库三平台”育人新模式 助力“双高”建设文化育人2023.10.19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构建“3+5+X”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3.09.29
强化统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育人实效2023.05.23